【瓦沿人文】瓦檐守護的鄉土記憶
我們關于瓦的記憶,大多數停留在對鄉土的記憶里。大馬路,矮平房,泥土中央,屋瓦頂上的幸福時光,人與人之間涌動著至誠的真、善、美,使得原本樸素平凡的一切有了情致,有一種古詩詞的意境美。
近日,剛剛獲得2016年國際安徒生獎的作家曹文軒可謂是文壇近期最炙手可熱的人物。中國作家首次入圍短名單,且最終獲獎,這是歷史性的突破。有評論說:“曹文軒是中國獲獎最多的兒童文學作家。中國少兒出版和兒童文學加快“走出去”的整體態勢對獲獎具有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而我要說,他的作品重要意義之一,也在于喚醒了我們心底塵封的鄉土記憶。
曹的兒童文學作品通常以人們記憶中的鄉村田園生活為背景,其故事發生、發展的環境中不乏農村建筑的描寫,彌漫著濃郁的鄉村氣。《草房子》和《紅瓦》中的油麻地學校和紅瓦房和黑瓦房,《青銅葵花》中的大草垛和葵花田《三角地》里幽曠的田野、金色的草房、流動的霧氣、雪白的蘆花、裊裊的炊煙……。這些一個個美好的所在,它讓我們想起浪漫、溫馨、遙遠的鄉土風情,想起冰涼城市里久違的人間情誼。
新的城市出現,舊的鄉村消失,我們與瓦房的關聯停留在書卷和照片里,有人曾記得它的舊模樣,有些人還記得一點點,有些人將完全不知道。我們開始懷念那些古色古香的民族傳統,在許多氣勢恢宏的現代化建筑里選擇了鋁瓦、銅瓦、仿古瓦、金屬瓦、古建瓦等等。我們渴望在這些現代高科技工藝里尋找那一股似曾相識的味道,盡管它們少了歷經時間的滄桑和風雨磨礪的韻味。
我們流連在文學作品中的迷人鄉景,駐足于古建筑中那些精美的瓦檐、瓦當、虎頭,贊嘆于現代鋁瓦、銅瓦、仿古瓦、金屬瓦、古建瓦的完美工藝和多樣品種,領略過屋頂上的中國風采,仍會在某個午后,望著城市的高樓大廈與車水馬龍,不禁感懷一片瓦承載的鄉土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