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施工前應根據設計圖紙和水準點的要求,每隔200-300m設一個臨時水準點。道路中心樁樁距在直線段一般為20 m,曲線段為10m。地形變化處可視實際情況適當加密,并在施工過程中妥善保護。
2. 路基施工前應復驗溝槽回填質量。如未達到規定要求,應采取補救措施。
3. 挖土應由邊到中,利于排水,分層循序進行。挖土過程中應保持一定的縱、橫坡度,以利排水。不得挖成坑塘,嚴禁掏空挖土。
4. 路基超挖,應用合適的筑路材料填補壓實。
5. 路基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淤泥、凍土塊,也不得含草、樹根等雜物,超過100mm粒徑的土塊應打碎,填土必須分層壓實,在壓實前應仔細整平,作出路拱。
6. 壓路機碾壓時,應先輕后重、先穩后震、先慢后快、先邊后中、先高后低以及輪跡要重疊,重疊寬度二輪壓路機為300mm,三輪壓路機為后輪寬度的一半。
7. 土路基壓實后不得有松散、彈簧、翻漿及表面不平整現象。
8. 碎石基層宜采用8-10T壓路機,碾壓速度一般不超過30m/min,自路邊向路中,重疊寬度≮300mm。
9. 立模應在澆筑砼前一天支立完畢,澆筑砼前模板內側應涂布有效地隔離劑(脫模劑),路面制模時的坡度和道路側邊設置的落水伽俐應對應,以杜絕積水現象。金屬瓦
10. 路面砼澆搗時的塌落度應控制在20—40mm以內,面層必須隨搗隨光,且嚴格掌握收手時間進行壓光和抽紋工作。砼抹面工作分二次進行,抹面時嚴禁砼表面灑水或撒水泥,最后成型砼板表面宜有2-5mm厚度的水泥砂漿層.
11. 寬度5m以上的道路分二次制模澆搗,做成雙坡,路脊明顯成一線。
12. 模板拆除根據氣溫,一般平均氣溫5°C,拆模時間為72小時;平均氣溫10°C,拆模時間為60小時;平均氣溫15°C,拆模時間為48小時;平均氣溫20°C,拆模時間為36小時;平均氣溫25°C,拆模時間為24小時;平均氣溫30°C以上,拆模時間為18小時。
13. 鋸縫縫寬一般為5-8mm,鋸縫時間自水泥砼成型后開始計算,一般平均氣溫5°C,, 適宜鋸縫時間為4天;平均氣溫10°C, 適宜鋸縫時間為3天;平均氣溫15°C, 適宜鋸縫時間為2天;平均氣溫20°C, 適宜鋸縫時間為1.5天;平均氣溫25°C, 適宜鋸縫時間為1天;平均氣溫30°C以上,適宜鋸縫時間為1-0.5天,需實測試鋸確定。
14. 伸縮縫用黑色建筑油膏嵌填(注意軟化溫度,以防污染),伸縮縫挺直成一線,寬窄一致。
15. 路面養護是道路施工的一個重要環節,路面澆搗后達到一定的強度應澆水養護,并覆蓋草袋,不得在養護期內上人或堆放材料。仿古瓦
16. 完成后的路面應保持路面清潔,且有專人清掃,保持小區道路的整潔。
17. 道路側石施工時,根據道路的坡度,接通線施工。側石與路邊緣的伸縮縫應大小一致,側石與側石之間的接縫必須平齊,縫寬為10mm,用1:2水泥砂漿嵌填密實。成型后的道路側石應刷黃、黑相間的調和漆二度以形成和路在高差的明顯標記。
18. 彩色人行道鋪砌必須平整穩定,縱橫縫順直,排列整齊,縫隙均勻,灌縫飽滿,不得有積水或翹動。
第一條 室外停車位工程
1. 土基處理、碎石基層參見道路部分。
2. 植草磚按選定的樣式緊鄰鋪設,磚和磚的縫隙不宜超過3mm,且間隙應保持一致。
第二條 室外下水道工程
1. 嚴禁擾動槽底土壤,如發生超挖,嚴禁用土回填,可采用碎石回填夯實至標高。
2. 槽底不得受水浸泡或受凍。
3. 管道鋪設時,管道必須墊穩,管底坡度不得倒流水,縫寬應均勻,管道內不得有泥土、磚石、砂漿、木塊等雜物。
4. 承插口或企口多種接口應平直,環形間隙應均勻、灰口應整齊、密實、飽滿、不得有裂縫、空鼓等現象。
5. 承插排水管和管件的承口應與水流方向相反。
6. 檢查井井壁必須垂直、不得有通縫,必須保證灰漿飽滿、灰縫平整、抹面壓光,不得有裂縫、空鼓等現象。
7. 井框、井蓋必須完整無損、安裝平整、位置正確,井身尺寸安裝允許偏差20 mm,井蓋高程允許偏差20mm,路面部分井蓋高程允許偏差3mm,井底高程D≤1000mm,允許偏差10mm。
8. 雨水進水口連管必須順直、坡度一般為3-5%。
9. 污水管、雨污水合流管必須作閉水試驗。鋼結構
10. 溝槽回填時,在管頂500mm內,不得回填大于100mm的石塊、磚塊等雜物。
11. 溝槽回填時,槽內應無積水,不得回填淤泥、腐植土、凍土及有機物質。
12. 溝槽回填應分層夯實,每層鋪筑厚度為3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