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的發展 鋁瓦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建筑呈現出中西交匯、風格多樣的特點。這一時期,傳統的中國舊建筑體系仍然占據數量上的優勢,但戲園、酒樓、客棧等娛樂業、服務業建筑和百貨、商場、菜市場等商業建筑,普遍突破了傳統的建筑格局,擴大了人際活動空間,樹立起中西合璧的洋式店面;西方建筑風格也呈現在中國的建筑活動中,在上海、天津、青島、哈爾濱等租界城市,出現了外國領事館、洋行、銀行、飯店、俱樂部等外來建筑。這一時期也出現了近代民族建筑,這類建筑較好地取得了新功能、新技術、新造型與民 金屬瓦
現代建筑
族風格的統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中國建筑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大規模、有計劃的國民經濟建設,推動了建筑業的蓬勃發展。中國現代建筑在數量、規模、類型、地區分布及現代化水平上都突破近代的局限,展現出嶄新的姿態。這一時期的中國建筑經歷了以局部應用大屋頂為主要特征的復古風格時期、以國慶工程10大建筑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建筑新風格時期、集現代設計方法和民族意蘊為一體的廣州風格時期,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建筑逐步趨向開放、兼容,中國現代建筑開始向多元化發展。
帝制社會 鋼結構
經過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國帝制建筑逐步形成了一種成熟的、獨特的體系,不論在城市規劃、建筑群、園林、民居、建筑空間處理、建筑藝術與材料結構的和諧統一、設計方法、施工技術等方面,都有卓越的創造與貢獻。直到今天,這些方面仍可供我們創造現代化而又民族化的社會主義建筑參考和借鑒。
唐代建筑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國封建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高潮時期,建筑技術和藝術也有巨大發展。唐代建筑的風格特點是氣魄宏偉,嚴整開朗。鋁瓦
唐代建筑規模宏大,規劃嚴整,中國建筑群的整體規劃在這一時期日趨成熟。唐都長安(今西安)和東都洛陽都修建了規模巨大的宮殿、苑囿、官署,且建筑布局也更加規范合理。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其規劃也是中國古代都城中最為嚴整的,長安城內的帝王宮殿大明宮極為雄偉,其遺址范圍即相當于清明故宮紫禁城總面積的3倍多。
唐代的木建筑實現了藝術加工與結構造型的統一,包括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內的建筑構件均體現了力與美的完美結合。唐代建筑舒展樸實,莊重大方,色調簡潔明快。山西省五臺山的佛光寺大殿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體現了上述特點。
此外,唐代的磚石建筑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佛塔大多采用磚石建造。包括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和大理千尋塔在內的中國現存唐塔均為磚石塔。
宋代建筑
宋代(公元960-1279年)在經濟、手工業和商業方面都有發展,科學技術更有很大進步,這使得宋代的建筑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這一時期的建筑一改唐代雄渾的特點,變得纖巧秀麗、注重裝飾。
宋代的城市形成了臨街設店、按行成街的布局,城市消防、交通運輸、商店、橋梁等建筑都有了新發展。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完全呈現出一座商業城市的面貌。這一時期,中國各地也已不再興建規模巨大的建筑了,只在建筑組合方面加強了進深方向的空間層次,以襯托主體建筑,并大力發展建筑裝修與色彩。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祠內的正殿及魚沼飛梁即是典型的宋代建筑。
宋代磚石建筑的水平不斷提高,這時的磚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和橋梁。浙江杭州靈隱寺塔、河南開封繁塔及河北趙縣的永通橋等均是宋代磚石建筑的典范。銅瓦
宋代,中國經濟社會得到了一定程度發展,注重意境的園林在這一時期開始興起。中國古典園林重在寫意,融自然美與人工美于一體,以建筑和人工建造的家用山水、巖壑、花木等一同表現某種藝術境界。較有代表性的宋代園林包括蘇舜欽的滄浪亭和司馬光的獨樂園。
宋代頒行了有關建筑設計和施工的規范書《營造法式》,這是一部完善的建筑技術專著。此書的頒行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國建筑在工程技術與施工管理方面已達到新的水平。
元代建筑
元代(公元1206-1368年)的中國是一個由蒙古統治者建立的疆域廣大的軍事帝國,但這一時期中國經濟、文化發展緩慢,建筑發展也基本處于凋敝狀態,大部分建筑簡單粗糙。
元代的都城大都(今北京北部)規模宏大且形制得以沿續,明清兩朝皇城——北京的規模就是這一時期創建的。留存至今的元代太掖池萬歲山(今北京北海瓊島)也是元代的盛景。琉璃瓦
由于元朝統治者崇信宗教,尤其是藏傳佛教,這一時期的宗教建筑異常興盛。北京的妙應寺白塔就是一座由尼泊爾工匠設計建造的喇嘛塔。
明代建筑
明代(公元1368—1644年),這一時期的建筑樣式,大都繼承于宋代而無顯著變化,但建筑設計規劃以規模宏大、氣象雄偉為主要特點。
這一時期的城市規劃和宮殿建筑均為后世所沿用:都城北京和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南京均得益于明代的規劃和經營,清代帝王的宮殿也是在明宮殿的基礎上不斷擴展完善而來的。這一時期的都城北京是在原有基礎上改建的,建后分為外城、內城和皇城三部分。
明代繼續大力修筑宏偉的防御建筑——長城,長城許多重要段落的墻體和城關堡寨都用磚砌,建筑水平達到最高。明長城東起鴨綠江邊,西至甘肅嘉峪關,長達5660公里。山海關、嘉峪關等著名關城,是中國建筑藝術中獨具風格的杰作;北京八達嶺段長城、司馬臺段長城等還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長城
這一時期,建筑方面進一步發展了木構架藝術、技術,官式建筑形象較為嚴謹穩重,其裝修、彩畫、裝飾日趨定型化;裝修陳設上也留下許多磚石、琉璃、硬木等不同材質的作品,磚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墻。
明代,中國建筑群的布置更為成熟。南京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是善于利用地形和環境形成陵墓肅穆氣氛的杰出實例。
此外,此時江南官僚地主的私家園林建設非常發達,明式家具也聞名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風水術在明代已達極盛時期,這一中國建筑史上特有的古代文化現象,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
清代建筑
清代(公元1616-1911年)是中國最后一個少數民族政權,這一時期的建筑大體因襲明代傳統,但也有發展和創新,建筑物更崇尚工巧華麗。古建瓦
清代的都城北京城基本保持了明朝時的原狀,城內共有20座高大、雄偉的城門,氣勢最為磅礴的是內城的正陽門。因沿用了明代的帝王宮殿,清代帝王興建了大規模的皇家園林,這些園林建筑是清代建筑的精華,其中包括華美的圓明園與頤和園。
在清代建筑群實例中,群體布置與裝修設計水平已達成熟。尤其是園林建筑,在結合地形或空間進行處理、變化造型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
這一時期,建筑技藝仍有所創新,主要表現在玻璃的引進使用及磚石建筑的進步等方面。這一時期,中國的民居建筑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自由式建筑較多。
風格獨特的藏傳佛教建筑在這一時期興盛。這些佛寺造型多樣,打破了原有寺廟建筑傳統單一的程式化處理,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建筑形式,以北京雍和宮和承德興建的一批藏傳佛教寺廟為代表。
清代晚期,中國還出現了部分中西合璧的新建筑形象。
山寨建筑
當今中國的設計,盲目照抄照搬國外著名建筑的例子已經不勝枚舉。日前,一名世界頂級建筑師對于中國一處建筑物“擅自模仿”表示強烈抗議,并稱將就此對簿公堂[3]。
我們在進行建筑施工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對室內環境造成一定污染的有害物質,那么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物有哪些?
對于民用建筑工程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為了能夠預防和控制民用建筑工程的室內環境,從保護民眾的身體健康或是維護公共利益的角度出發,必須要對民用建筑工程加強管理,必須要從技術達標,經濟合理為基礎,從而確保安全適用的原則,制定相應的規范來進行強化落實。瓦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