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思念,莫過于不能去相見!最美的思念,你卻不屬于我!站于銅橋,看見了我對你深深的思念!
這個雙休日,終于約上幾個朋友去了一趟中泰。從臨平到中泰約60公里路程,我們從崇賢上了繞城高速,在杭徽高速老余杭出口處下來,再向西南開上不到十分鐘便到了中泰。原來到中泰這么方便啊。
臨行前,算是竹笛愛好者的老爸再三叮囑我,銅塔。到了中泰一定要到銅嶺橋去看看,因為那兒盛產竹笛。于是,我們便在銅嶺橋畔泊了車。剛一下車,不遠處的竹叢后面便傳來一曲清脆的竹笛聲,不知是誰在吹《牧民新歌》,笛聲雖說沒有周林生、戴亞這些笛簫大師吹的那么悅耳,但在這個偏遠的山村里,也應該算是個高手吧。我們循聲踏去,在竹叢后面一幢漂亮的小洋樓里找到了那笛聲的出處。這是一幢三間三層的典型農家樓房,一樓是一個制笛作坊,二樓是房東吃住的地方,三樓是成品作坊和倉庫,作坊里工人不多,稀稀疏疏的不到10人,但看他們熟悉的操作技能,似乎都身懷絕技。
見我們幾個年輕人進來,老板娘熱情地招呼著我們。也許是生意人的緣故吧,老板娘一邊倒茶一邊向我們介紹起她們家的竹笛來,聽著老板娘滔滔不絕的介紹,我們幾個有點難為情了,因為我們并不是專程前來買竹笛的。聰明的老板娘似乎感覺到了有點“對牛彈琴”,話峰一轉,便介紹起她們村里的情況來。聽老板娘說,她們村里除了幾家有名的竹笛廠外,大多數的農戶都像他們家一樣,開著家庭制笛作坊,除了為大廠加工外,還可以順帶零售。說著她便帶著我們上二樓她女兒的書房里參觀,這是一間二十來平方的房間,除了一個書櫥外,全放著她們家生產的各類笛簫。東家的女兒是個漂亮的大學生,在上海某音樂學院深造,主攻竹笛吹奏,會吹各種笛簫,在我們這些五音不全的小伙子面前,顯得格外聰明伶俐。于是,我們一邊喝著茶,一邊享受著姑娘優美動聽的笛聲,愜意極了。
銅嶺橋現在已經并入紫荊村,這是個坐落在山腳下狹長的村莊,一邊是山,一邊是水,村民的住房便沿著溪流建在這山與水之間。我們沿著溪水而上,但見溪水兩岸那一叢叢的笛竹,像綠色的水筆,把天空涂得瓦藍瓦藍的,把溪水染得碧綠碧綠的。農家的小洋樓時隱時現在那一片片的濃蔭之中,活脫脫像大海里的一片片小舟,隨波蕩漾。鄉間的小路旁,那些楚楚動人、身上套著一個個粉圈兒的笛竹,都一般粗細、一樣長短、一個模樣,像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的孿生姐妹,修長、挺拔而又窈窕秀美。山坡上,青碧如玉的笛竹,向遠山綿延而去。漫步在這一望無際的竹林間,風兒輕輕地在耳邊響著,遠處農舍里的狗兒雞兒在得意地叫著,竹上的小鳥兒也在嘰嘰喳喳地唱著,蕩漾在這一片綠色海洋中的我,此時此刻的心比那些家畜更得意,比竹上的鳥兒更快樂,樂得簡直要飛起來似的。我們像風一樣在竹林間飛奔著,不經意間,銅橋,已經跑到了一個小山頂上,爬上一塊大石頭,遠遠地望去,那一望無垠的竹林,在微風的吹拂下,竹影搖曳、碧波漣漪。吸一口山頂上的新鮮空氣,聞一下遠處飄來的陣陣竹香,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不知不覺中,一天就過去了。
現在的中泰,已不僅僅是竹笛之鄉,也是文化之幫、旅游之鄉了。藍天園林、石孟寺、幾萬畝笛竹林,還有新近建造的水上樂園、新西湖等景點,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和自然生態環境,使中泰成為生態居住和休閑旅游的佳麗地,“桃花源”、“新明半島”、“清水灣”和浙江綠城足球中泰訓練基地等休閑居住區,也已經成為中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與竹有關,竹鄉的人民,祖祖輩輩與竹生活在一起。竹讓中泰人民走上了富裕的路,竹也讓中泰人民驕傲。
西安東申景觀藝術工程有限公司,銅橋http://www.lcwfjd.cn
|